全球通讯!野生动物当“监理”
(资料图片)
在江苏东台市川水湾海岸带,麋鹿三五成群地散着步,几只水鸟在水塘边悠然地觅食栖息,时不时抬起头,遥望远处正在作业的施工机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友好共存的画面。
由上航局承建的东台市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我国首个在海岸带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也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覆盖面积1.9万亩,涉及岸线长度约6公里。项目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保护范围内,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项目进场之初,成群的候鸟和四处闲散的野生动物愁坏了项目团队。为了尽量在施工时不惊扰这些野生动物,项目经理徐海兵带领项目团队开始仔细观察动物们的生活习惯,详细记录它们活动的范围和作息时间,最终敲定每天的施工安排,以尽可能避开野生动物的觅食和生活区域。
起初,项目团队和野生动物展开了“游击战”。机械挖掘、推土等作业活动被严格要求在安全距离之外实施,一旦野生动物接近或进入安全红线,必须停机待工或转换场地施工,待它们走远或离开后再恢复施工。“我们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就怕什么时候动物突然就窜了出来。”徐海兵说道。为了更好地做到提前预警,项目团队专门研发了一套具有红外摄像功能的预警系统,一旦有动物接近探测仪,项目部监控室就会发出警报,提醒附近的施工员提高警惕。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项目团队和野生动物形成了进退有序的默契。“有时我们在施工,它们也不害怕,就在红线外静静地看着我们,好像是我们的施工‘监理’,监督我们的工程质量。”徐海兵笑着说。
随着项目团队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好,一件令项目团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川水湾湿地的北部有一片麋鹿聚集区,在向南迁徙的过程中,4只麋鹿被泥潭困住,陷在中间动弹不得。附近的施工员饶彪期察觉到异常,连忙呼唤同事组织开展营救。他们找来绳子,一头打成绳圈。一人牵着绳圈趟进沼地靠近受困的麋鹿,并将绳圈套在麋鹿的脖颈上拴紧,大家齐用力先后救出了3只麋鹿。剩下的一只麋鹿由于身陷泥潭中央,大家开来挖掘机慢慢将麋鹿拉出泥潭。“那只麋鹿被救出来后,一直盯着我们看,好像在对我们表达感谢。”饶彪期回忆道。
目前,项目部正通过水文水系修复、微地形修复、植被修复、鸟类栖息地修复、互花米草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探索海岸带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修复工程完成后,将大力提高海岸带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恢复珍稀濒危候鸟栖息地,使植物、底栖、鱼类、鸟类物种多样性均显著增加,加速东台沿海打造成世界级滨海湿地保护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