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露营经济却在降温?
(相关资料图)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赖家琪】休闲帐篷、野餐美食、森林溪水……“露营体验”曾是“吸睛”又“吸金”的存在。然而《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发现,以前经常发朋友圈宣传自家露营地的几位朋友早已不再更新相关动态。当问及原因时,他们告诉记者,来露营的游客越来越少,营地成本也越来越高。曾在2022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露营经济,是否遇到了需求收缩的瓶颈?
市场上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露营经济”能够获得爆发,与疫情期间其他娱乐方式受到抑制高度相关。对此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露营是一个分众市场,其本身也是文旅内容的一部分。疫情期间,有多种形态的露营正好迎合了年轻人的情绪消费和户外会客厅的需求,吸引了诸如追求精致生活方式、精致户外体验的新消费人群,因而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之一。他分析称,早期露营市场的火爆主要出于两个需求:一是自媒体需求,很多露营地很“出片”,能够满足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精致照片的需求;二是尝试需求,满足了消费者追求新鲜感的愿望。
露营经济真的“降温”了吗?在《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了解中,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前的露营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降温现象,但从业者应理性看待。钟晖认为:“任何一个业态都有生命周期,露营火爆初期并不是高质量发展,很多商家都只是跟风开展相关业务。蹭热度、圈块地、搭个帐篷就开始做买卖,这一定会被淘汰,这是生命周期的必然。”
从全球行业趋势看,露营经济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美国露营地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托比·奥罗克认为,即便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仍有约38%的露营者选择减少其他类型的旅行去露营。全球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露营产业收入预计将达438.9亿美元,预计2023-2027年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9.12%。根据近年来露营产业数据走势,该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球露营市场规模将达到622.3亿美元,露营者数量将达3.851亿。
反观国内,如何让“网红”的露营经济变成“长红”?差异化运营或可成为解决方案之一。根据美国露营地公司的北美露营和户外酒店行业报告,露营参与者更渴望“新鲜、独特的体验”。在调查中,40%的露营者想要在露营过程中体验观察日食、流星雨和动物迁徙等自然事件,36%的露营者想要进行一场美食旅游,31%的露营者想要去小镇参观。
目前在国内,很多露营地也在创新、转型。转型的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助政府或文旅目的地需要,将露营地打造成城市的“户外会客厅”。很多文旅目的地为了打造差异化的产品,搭建露营场景,吸引房车、露营等人群。另一种转型思路是与机构合作,比如跟奢侈品品牌、汽车品牌、箱包品牌或户外用品品牌合作,把露营场景变成公关商务活动场景,用于开新闻发布会或产品发布。钟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也可以考虑主题乐园的运营模式。“就像明星需要人设一样,做户外露营地也需要调性,以场景思维,通过强运营能力做露营,就不会被轻易淘汰。”
钟晖认为,作为文旅产业的一部分,露营是一个有情怀、需要长线投资、创意、场景运营的业态。“退潮之后,留下的是用心做露营的商家。露营应当创造一个新的消费场景,从而链接产品和服务,链接人和社交。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来源:环球时报